閱讀現場 問。學堂
學問的累積,乃在於持續學習,與不斷提問。
在學中問,在問中學,學問如是產生。
講座時間:8:00pm-9:30pm
講座地點:3F Forum
參加方式:免費入場,歡迎參加
誠品信義書店部落格:http://blog.eslite.com/xinyi_books
【問。學堂】Back to 1989 學運世代
主策劃/誠品書店
協力單位/野空間
【問。學堂】系列講座從今年五月開始,將藉由歷史大事件回溯的方式,抽出其事件的真正核心精神,延伸多方探討對現今社會產生的影響。
五、六月,我們來談學運。1989《六四天安門》(又稱八九學運)至今已滿二十週年,若再往前推,1968年有法國《六八學運》,甚或是更早的1919年《五四運動》,又或是更近代的《野草莓運動》。「學運」(或更廣義的說「青年運動」),是青年們直接行動表達對社會議題的關心。因此,我們將先把視角拉遠,從歐美已發生的學運事件介紹起;再由親身參與者出發,聊聊他們的學運經驗;最後介紹兩部以學運為主題的電影,透過電影來談談學運的不同面向。
5/16(六) 當他們在街頭丟著石頭──從六零年代青年反抗到六四天安門學運/張鐵志(政治與文化評論人)、王丹(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英國牛津聖安東尼學院客座研究員)
四十年前的六零年代,在全球爆發了青年反抗運動;整整二十年前的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學生們在坦克前高舉著理想的旗幟。在今日,八九學運領導人/中國民運領袖王丹和台灣作家/人權工作者張鐵志帶你回望那些歷史的、全球的青年反叛。
5/30(六)【問。學堂】╳【野論壇】
個人時代下的集體──在地行動者經驗/王顥中(文化哲學系、樂生青年聯盟),許菁芳(台大法律系、台大學生會長、野草莓運動),楊子頡(台大社工系、廢墟運動、寶藏巖)
學運不會也不應該只是集體現身的樣子,雖然確實我們需要一群人共同行動以達成目的,但是無法就簡單的把參與者當作整體去辨別,對這群人來說所有的能量和方式得回到自己身上,力量最終還是來自個人。
所以讓我們從細微的地方開始,談個人在運動當中的經驗和對自己的轉化。
6/13(六)【問。學堂】╳【野論壇】
能怎麼做與如何做?──運作中的學運組織
主持:奉君山 (台大中文所)
與談著:鄭中睿(政大社會所、青年九五勞動聯盟)、許欣瑞(同志熱線)
想法和行動的連結總是沒能那麼直覺,或者當身上有些動力和關懷卻不太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跟著已經在做事情的人一起前進也許是個不錯的開始。
學運永遠不會只有一種形式,這些參與者已經在努力,並且希望能夠做到更多事情,我們從已經存在的開始,談正在運作的組織。
6/27(六) 反叛的噪音──電影與音樂中的學生運動/柯仁堅(濁水溪公社主唱)、張鐵志(政治與文化評論人)
日本電影69中,少年們為了對抗無聊生活而進行惡搞;紀錄片地下氣象人中,激進青年為了反戰而製造起炸彈。現在,當年用噪音參與學運的濁水溪公社小柯,與始終書寫聲音與憤怒的張鐵志,在這裡放這些影片,對談那些理想與瘋狂。
1 則留言:
廢兵役,救失業。
張貼留言